10、凶手(1/6)
“抄书?”贾管事闻言一愣,眼睛从卷轴上移开,露出几分恍然。
沉吟片刻,他道:“实不相瞒,这上头的字,放在为我们供稿的书生之中,都算是不错的。”
宋云谣盯着他,心中感到些许不妙。
“可是……”贾管事眉心微皱,面带犹疑。
她忙道:“您若不放心,我现下就写给您看也行。”
“倒不是因为这个。”贾管事一摆手,试探道,“若是没猜错,师傅如今是带发修行?”
“修行谈不上,只是暂且借住静雪庵中。”她避重就轻。
贾管事神色莫测,并不接话。
见状,她驾轻就熟地低眉垂首,软下语气,佯装泫然。
“贾管事,我也不瞒您。去岁我家中突遭变故,家母与我无处可去,恰得住持慈悲,才收留我们在庵堂里养病。
“虽有寺中照顾,可总不好一直叨扰住持。我身无长物,又要照顾家中母亲,便想来您这寻个门路……”
“姑娘的难处,我晓得了。”贾管事客客气气打断她的话,“还不知该如何称呼?”
“我姓宋。”
“宋姑娘,我便与你实说了。你这字,没毛病;可你的身份,不合适。”
“……这是何意?”
“僧尼虽不能经商买卖,可寻常寺庙里常有僧尼经书抄录、开光供奉,再由信众请回家中。若是一方名僧,更有官眷士绅供养钱粮纸墨,上赶着来求字。”
贾管事抬手捻须,眼睛微眯。
“据我所知,前些年法真大师只要抄一部《大般若经》,养活静雪庵大半年都不成问题。”
她抿抿唇,“所以,是因为我并非出家人?”
“宋姑娘若真是出家人,反倒不必来我这寻门路了。”
贾管事笑了一声,目光扫过她纱帘下的长辫。
“宋姑娘还未出阁吧?”
宋云谣沉默不答。
“虽说抄书人不必留下名姓,可姑娘毕竟待字闺中,清誉为重。这笔墨漏出去,万一将来生出些事端,倒是我们书坊的罪过了。”
贾管事将经文推到她面前。
“若姑娘坚持要以此谋生,不妨去旁的书铺再看看吧。”
他语气虽委婉,态度却明确,搬出的说辞也有理有据,宋云谣心下不免挫败。
她低头看了看经文,仍不甘心,思绪一转。
“您的意思,我明白了。只是不知这几卷现成的经文,管事可还瞧得上?”
他眼睛一转,茶盏抬起复又放下。
“姑娘是说,托我们书坊卖你抄的经书?”
“佛经多是女眷买了奉在家中,既不是什么诗词歌赋,想来并不妨碍清誉。”
她说得直截了当,“我虽不及法真大师,可您是做生意的,金有金的卖法、铜有铜的卖法,这一点贾管事比我明白。”
贾管事却不接茬:“话虽不假,可这铜毕竟少了层金身……”
宋云谣琢磨片刻,心中升起一个念头,思忖许久,终于下定决心。
“不知可否借我笔墨一用?”
贾管事本欲起身送客,却莫名从她话里听出几分破釜沉舟之意,不知为何,鬼使神差应下了。
“这……倒也不是不行。”
待伙计取来笔墨,宋云谣将其中一卷经文翻面铺平,站起身,提笔吸墨,徒手在空白的卷轴背面勾画起来。
面前的姑娘身形瘦弱,右手用布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