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-40(6/32)
“老领导,咱们也别想东想西了!正好我们中心这次打的预算就是1500万,这上面也批下来了,干脆我们自己做!后期真还有资金缺口的话,我去化缘,我愿意领军令状!
这部片子咱们好好做,不会赔本,即便是自筹资金,即便是后面要吃挂落,我也愿意!”
此话一出,池影顿时肃然起敬。别看韩主任平时温温柔柔的,想不到还有这样一番雄心壮志。
雷大佬听了手下这一番话,心里也激动起来:“海燕,还是那句话——别着急,慢慢来!
这边我们再合计合计,不跟他们这些民营的人合作的话,我们也有别的合作方式。比如说,往沪影厂那边找找,他们那边也有财政资金,他们也想走商业化路线。毕竟沪市的人,比我们更有商业嗅觉,我们可以一起合作……还有民营资本,也不只有天成一家,我看看我们出大头,让其他稍微弱一点的民营资本参与进来……
这次还可以趁机看看,谁是真正愿意支持华国电影事业,我们以后就进一步加强合作支持,毕竟不能一家独大,是吧?”
韩主任点点头:“领导英明,我也是这么觉得的,没必要一棵树上吊死,没有张屠户,还吃带毛猪不成?”
雷东明点点头:“小池,一切都按原计划推进,你们中心那边,该申请的许可证,该做的预算表都继续,不仅要继续,还要加快进度,阳历年前一定都要到位。我们预算还是写了2000万,剩下500万的缺口,我来想办法……”
这时候雷大佬脑海里涌现出另外一个人。这个人以前也是雷东明的老部下,前几年下海了,也是搞电影的,这几年蹦上蹦下,没搞出什么成功的大项目。主要是他的资金没有天成这边雄厚,这次拉他进来,也算是帮扶一下。
于是雷东明又拿起了桌上的电话。
第33章 新伙伴掏家底
这个人名叫郑志宏,说起来也是池影她们这些人的师兄。
只不过这位师兄念的是京城电影学院里的管理学院,学的是“影视管理”这一块的,说白了就是培养电影系统管理类干部的。
郑师兄毕业以后进了华影集团,年轻人又是专业对口的科班大学生,肯干活,也有点真本事,在集团里如鱼得水,没过几年就成了集团里最年轻的科级干部,前途不可限量!
只不过那几年流行下海,郑志宏虽然在集团里干得红红火火,但是他也看到了国企系统内里的一些弊端,甚至有些事他是不认同的,觉得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。
年轻人容易冲动,后来觉得自己有点人脉和资源了,就在一些朋友的撺掇下,下了海。
此时的下海已经不像八十年代末的那波下海了。
八十年代末那时候,体制内的人下海,多数都是留职停薪。比如要出去下海,可以干
了几年以后再回来,就是在外面那几年单位不给你发薪水;等过几年不想在外面干了再回来,你的位子还在这里,照样还是自己人。
而这几年下海,那就要正儿八经地辞职去单干了。
郑志宏原来雄心满满,以为自己什么都有,年纪又轻,可以干翻世界;结果出去了以后才发现,满不是这么回事儿!
他在集团里那几年,因为内地片源少,内地八大电影制片厂每年就拍那么几部片子。像是外国片,港台片的发行权,都是华影集团握着,所以都各省的电影公司都求着华影集团这边,对于明显能卖的好的片子,都是想冲过来分一杯羹,拷贝都是要靠抢的……
所以那几年,各方诸侯求着郑志宏这个管发行的干部,几乎都要请客送礼走门路地上赶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