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外乡人(3/4)
“人家好好的姑娘哥儿,哪个愿意跟你去山里做野人?你不怕熊瞎子,人家还怕!”
差不多的话,霍凌这几年里不知听多少回了,已练就左耳进右耳出的神功。
虽也犯愁何时能娶到个媳妇夫郎,可又知晓自己一接茬,大哥就要提让自己下山种地的事,故而硬是装听不见。
最后还是叶素萍听了几耳朵,手里切菜的菜刀都忘了搁下,拎着探身出来打圆场。
“老二实则是个勤快人,只是在山里打不起精神头收拾罢了,况且他成日一进山就是几个时辰,回来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,换了你,你有劲儿成天扫地擦屋洗衣裳?”
说罢霍峰,也说霍凌。
“老二你这亲事,我瞧着实也不能再拖,近来听闻县城里又开始征力役修城墙,到时依旧例,肯定先从家里有兄弟还没家室的青壮征起,轮到咱家头上,要么出人,要么掏钱抵,哪个都是亏,不若就今年,多使使力气,把这事办成。”
叶素萍话说得中肯,此事前两年也有。
那会儿霍凌刚二十,靠着赶山攒下小笔家底,还没捂热乎,为了抵徭役,不得不掏出五两作折银,加上打点当中经手人的,花了八两不止,寻常人家忙活大半年也不过就挣这些。
再来一回,那真是想想就肝儿颤。
只是娶亲要真那么容易,何至于到现在没个着落。
算起来,他十五那年丧母,因母丧到十八才论亲事,然而用霍峰的话讲,不知中了哪门子邪,非要去山里度日,接下他爷、他爹两辈儿的衣钵,继续做个白龙山里的赶山客。
深山中岂是什么好地方,走背字遇见熊瞎子,能给啃的骨头都不剩,况且霍凌他爹就是赶山时从高树上摔下来没的。
像样的人家,哪舍得把孩子嫁过来,就算不丢命,守寡也要命。
不像样的人家,倒是拿了彩礼就肯“卖”孩子,可那样的人家,霍凌也不乐意去结亲。
“回头再说。”
相看多了,次次不成,霍凌难免有些灰心。
见他压下不肯再提,叶素萍和霍峰对了个眼神,也就止了话头。
午间,一人一大碗焖面条,并一盆子酸菜猪骨汤上了桌。
面条是杂面和的,不过也掺了几把白面。
配上荤油烧的干豆角和肉片子,菜肉焦香入味,面条筋道耐嚼,扒几大口进肚,甭提多满足。
筒骨外头剩的肉不多,但啃完了还能吸溜里面的骨髓吃,霍凌吃时刻意将骨髓剩了些,将余下的全给了大个儿。
大个儿的牙口可比人好多了,咔嚓两下就把筒骨咬碎,里外里吃了个干净。
霍峰不及霍凌吃得快,也不及他吃得多,叶素萍和霍英更是早早放了筷。
等霍凌吃完,发现侄女已经被打发到一边玩去了,他哥嫂两个望着自己,似是有话说。
联想到饭前大嫂说的话,直觉告诉霍凌,多半是家里对于他的亲事有了什么新想头。
不出所料,接着霍峰和叶素萍你一言我一语,把要说的事同霍凌讲清。
原是关内几县连遭两年大旱,迫得不少人成了流民到关外谋生,他们长林县只这点好,地多人少,素来对外来流民颇为宽待,但凡来了,都能留住。
人进了城,便分作几类,那等有家有口的最是稳妥不生事,衙门许他们择地落籍,开垦荒地。
县内土地肥沃,大山环绕,只要有手有脚,就绝对饿不死。
独身的青壮多被大户纳去做长工,能活着走到地方的定是有一把子好体格,吃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