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 江南腥风(2/5)
借贷的是江南各大富商存进来的钱,也是要利息的。如果朝廷没有这刚需收购的“岁绢”,这贷出去钱,别说是利息,连本金收回来都悬。届时,且是个连本带利都要折了去。
得了这消息便也不分个真假,着急忙慌的去找那些个布商的老板要债。那叫一个不要利息也的追回本金来。
被催债逼的走投无路的老板们也只能止损,不仅低价抛售手里的绢布成品,还低价甩卖手里的“丝劵”。
这个玩意就跟现在的房地产一样,如果房地产商们都死撑着不降价,房子总还是能卖出去的,有时候假希望也是个希望。
一旦你降价了或抛售,那剩下的房子基本也就是个当画看了,等待你的也就是一个崩盘。
这里有一个市场信心的因素,一旦消费者对市场信心崩溃,不论你价格降再低也是没人愿意接盘的。
但是谁都不想死,而且是抱着金山银山饿死。
一旦有一个降价的,就会有第二个,第三个……继而是整个行业的崩塌。
于是乎,这吕帛第二批次的代理人团队,就及时的出现了。
开始大量的、疯狂的收购那些廉价到不可思议的任何东西。
无论是成品绢布,作坊,地皮,当然,还有那贬值到一折都不到的“丝劵”。
然,这种看似作死的行为,在那些个被催债逼疯的老板眼里,那简直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下凡啊!
且是顾不得许多,好道是死道友不死贫道!但凡有人接盘,给点钱我什么都敢就卖!而且是赔了本的也要卖!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买的钱用来买入大量回流的绢布。因为已经和官府签下了合约。
到时候你说没有绢布?那可不是欠点钱庄的钱那么简单。
江南丝绢市场灾难性的崩盘,绢布紧俏的消息又快速的传到了京师。
且是引得“官券”行市一夜看涨。
见机会成熟,那吕帛的团队便又是一番的炒作,那“官劵”的价格炒作的如同那海潮一般一波一波的涨价。
京城百姓见有利可图,便是卖房卖地筹措了资金争相购买吕帛手中的“官劵”。
然,不过一月,那“岁绢”的 “制使供奉”人选定下。一路乘风破浪驶往江南,兴高采烈地去接收他那海量的财富。
这下轮到江南的那帮“岁绢”供货商傻眼。
怎的?朝廷定下的“岁绢”你敢不按期完成?那可不是赔点钱的问题,北宋祖训“不杀文人”,可没说不杀人。
于是乎,这前几天不值几文当擦屁股纸都嫌硬的“丝劵”又成了炙手可热的物件。
怎的?没“丝劵”人家不给你原材料啊!
丝绢的现货在就被人低价买走了!得,赶紧往回买吧!在要钱还是要命这般,已经上升到哲学范畴的选择题下,这钱财,便又变成了身外之物。
吕帛倒是简单,买回去?可以!
但是这价麽?你说了可不算,得我定!大家有商有量嘛。
没钱?那能咋办?想辙去啊!
什么?没辙?出门拐弯,往左边看,看见门外那棵树了没?一根绳上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
于是乎,这帮老板便是变卖家产凑了钱去回购。
然,京城那边百姓手中的“官劵”此时也受了江南的影响此消彼长。几乎在一夜之间,又成为了擦屁股都嫌硬的玩意。
一时间,富甲一方的江南便是一个哀鸿遍野。京城之地,倾家荡产、房屋易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