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、耳光(2/4)
,不知所措。“我……”
“我告诉你,这念头,想都不准想,听到了没有!”
“听,听到了……”
兰姨深吸一口气,慢慢平静下来。
“东西先放着。我听庄丫头说,你一整天都没怎么吃,先过来把粥饼吃了。”
不容宋云谣拒绝,兰姨一把将她拉到桌边坐下,将粥碗塞到她手里,又摸了摸酥饼,已经有些凉了,便就地生起小陶炉,将酥饼放到架上烤着。
宋云谣望着她蹲在地上,歪头吹火的模样,一口口往嘴里喂粥,滋味难言。
喝下小半碗粥,她放下筷子,憋了半晌,不知为何脱口而出:“对不住,我方才胡说的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
说完她便有几分懊悔,明明自己才是平白挨了一巴掌的人,何必说这些……
屋内飘着一股焦香,兰姨将烤好的酥饼放在她面前,坐到桌边。
“是我不对,不该动手。”兰姨抬手梳了梳自己散落的乱发,话语中带了几分疲惫,“我手劲儿大,疼不疼?”
她轻轻摇头,“还好。”
兰姨看看她,没说话,起身去侧间拧了张湿帕子,递给她。
“红了。”兰姨示意她的脸颊。
宋云谣接过帕子,敷在脸上,凉凉的。
二人面对面坐着,一时无话。
良久,兰姨打破了沉默。
“丫头,人活一辈子,最不紧要的,就是这张脸面。”
兰姨斜靠在桌边,望着桌上那支短烛,声音喑哑。
“不就是没被人看上么,这破尼姑,有什么好当的?谁爱当谁当去。若因为一时不如意,走错了路,将自己一辈子搭进去,才是真的傻啊。”
烛光下,兰姨头发散乱、目光颓丧,竟显得几分老态。宋云谣怔怔望着她,莫名鼻酸。
“不是因为这个……”她垂下头,声音嚅嗫,“总之,我走了,对你、对住持、对静雪庵,都是好事。”
兰姨眉头蹙起,思索片刻,霎时恍然。
“是,衙门的官司,对不对?”她试探问道。
宋云谣心中一跳,并未答话。可兰姨好似笃定了想法,语气严肃起来。
“你放心,我晓得分寸,旁的不会多问。”兰姨道,“只是你得明白,越是衙门官司,越要耐得住性子、定得住气。
“对付衙门要有章法,若是听风就是雨,没有半点筹谋,不过是自乱阵脚,于你、于大局,都无益。”
她压低声音,凑近宋云谣,“你以为你跑了,他日查到这儿,静雪庵就能全身而退?”
宋云谣僵着脸:“我听不懂你说什么。”
“去了趟县城就寻死觅活,不是官司就是仇家,有甚难猜的。”她轻哼一声,“黄毛丫头一个,什么都写在脸上。”
见她脸色越发难看,兰姨也收了奚落,认真起来。
“事缓则圆,没到万不得已的地步,切莫轻举妄动。你就是年纪太小,经事太少,衙门一个名头就给你唬了。”
她冷冷道:“说句难听的,你真当衙门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想管?那群空嚼皇粮的蚂蟥,恨不能日日扒在粮库里吸血,哪腾得出手收拾你?”
宋云谣在心底苦笑。
若真如她所说就好了。
只可惜,这回惊动的是朝廷。
兰姨仰头吞了口茶,继续苦言相劝。
“我晓不得你犯了什么事,也不想知道。但你我相识一场,我也好言劝你一句,你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