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 钢雨(3/37)
"造药?"李云龙一愣,"现在去哪弄药?""自己生产。"陈长安指向远处的玉米地,"用玉米浆培养青霉素。"
兵工厂最隐蔽的山洞里,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开始了。陈长安将火箭炮项目暂时交给王铁山,自己带着医疗队组建了简易的"制药车间"。
"找所有发霉的食物!尤其是窝头!"他指挥战士们搜集原料,"青霉菌喜欢在玉米制品上生长。"
山洞一角搭起了几个木架,上面摆满了瓷碗和瓦罐。每个容器里都盛着淡黄色的玉米浆——这是陈长安记忆中最早的青霉素培养基替代品。医疗队的姑娘们用缝衣针小心翼翼地挑取霉斑上的青色孢子,接种到培养基表面。
"温度必须保持在22到25度。"陈长安检查着洞内的炭火盆,"太高会杀死菌种,太低生长太慢。"
李云龙带着一队战士搬来几个大缸:"按你说的,收集了全村人的尿。这玩意真能提炼出什么酸?"
"苯乙酸,青霉素合成的关键前体。"陈长安指挥将尿液倒入蒸馏装置,"日军封锁了所有药品渠道,我们只能就地取材。"
蒸馏出的液体散发着刺鼻的气味,但陈长安如获至宝。他用竹管将液体导入装有玉米浆的培养罐,然后加入之前分离的青霉菌菌种。
"现在需要时间。"他擦擦额头的汗,"72小时后,我们就能知道是否成功了。"
洞外,鼠疫正在肆虐。短短三天,刘家庄及周边已有两百多人死亡。日军显然精心选择了攻击地点——这里不仅是兵工厂的粮食来源,还是多条情报线路的交汇点。生化攻击的目的不仅仅是杀人,更是要瘫痪八路军的后勤和情报网络。
第三天清晨,医疗队的小护士惊喜地发现培养液表面形成了一层青色"毯子"。陈长安用竹片轻轻刮取,将菌丝体放入离心装置——这是他用自行车轮改装的手摇式分离器。
"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。"他小心翼翼地将分离出的液体倒入装有菜籽油的容器,"青霉素会溶解在油相中,杂质留在水里。"
经过数次萃取和活性炭吸附,最终得到的是一种淡黄色的粉末。陈长安用蒸馏水将其溶解,然后注入一只感染了葡萄球菌的兔子体内。
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。两小时后,兔子的感染症状明显减轻。
"成功了!"医疗队长激动得声音发颤,"真的是青霉素!"
陈长安却没有庆祝。他看了看洞外排队的感染者,又看了看手中这不足十毫升的液体,深知这只是杯水车薪。
"扩大生产,用所有能找到的容器。"他下令道,"另外,准备隔离区,轻重症分开处理。"
石井四郎大佐站在山岗上,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村庄。作为731部队"特别远征队"的指挥官,他对这次行动的效果相当满意。村庄里升起的焚尸黑烟,证明鼠疫正在按计划蔓延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"八路军的医疗条件如何?"他问身边的汉奸翻译。
"报告太君,他们连磺胺都没有,更别说血清了。"翻译谄媚地回答,"上次受伤的八路都是用盐水洗伤口,死了好多人呢。"
石井满意地点点头。这正是细菌武器的妙处——不需要正面强攻,就能让敌人陷入瘫痪。等鼠疫在根据地全面爆发,那个该死的兵工厂自然不攻自破。
"再投放一轮感染跳蚤。"他下令道,"重点照顾水源地和农田。"
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。几个日军士兵押着一个老汉走来,老汉怀里紧紧抱着个布包。
"抓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