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三哥小说网

三哥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大明:哥,和尚没前途,咱造反吧 >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已知风向,但未识风急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已知风向,但未识风急(2/4)

不敢妄言;可若讲坛,是要替太子聚天下清心之士,给他立一座‘不官不吏’之言路——先生,愿不愿帮他守住这一道清流?”

    书屋静极。

    良久,杨复初捻起几页旧稿,轻声一叹:“好一句‘不官不吏’,我年少时,也曾信此四字。”

    他抬头望向朱瀚,眼中露出一抹久违的热意:“我不为太子而去,我为那四字,走一趟。”

    朱瀚一拱手:“太子得先生,不止得一讲席,是得一‘言中之正’。”

    半月后,东宫竹林讲坛设成。

    未贴榜,未颁诏,未广而告之,然一时间,京中士子自发奔走相告。

    甚至有外府儒生请求入内旁听,只为一睹“杨复初开讲”。

    朱标初见杨复初时,执礼极恭,问道:“先生开讲,可需定纲?”

    杨复初只淡淡道:“无纲可定,唯问‘心之所向’。”

    顾清萍亦旁听首讲,后悄语朱标:“你叔王眼光极准,此人一坐下,满堂就静了。”

    朱标轻轻点头,心中更添敬意。

    朱瀚则远在侧殿饮茶,未露声色。他明白,今日只是开局。他所谋之局,不止讲坛,不止清流。

    而是——让朱标的“仁”,开始有了声音;让天下听见,太子之志,不止为一人之福,而是为万民之安。

    他低声喃喃:“有言可讲,有人可听,接下来……是该有人能记。”

    他起身,唤道:“去文坊,叫陆文昭来。”

    朱瀚立于廊下,看着细雨后微雾升起,远处东宫讲坛之上,依旧座无虚席。

    杨复初身着素衫,手持一卷古籍,语声淡远,却能直抵人心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他不是在训讲,而像在与满座诸生对坐闲谈。

    “问君心中何为是,何为非?”

    “言理若不通人心,那便不是理,是空响。”

    朱瀚默然点头。东宫有了这声音,终能在风雨之中留下几笔清痕。

    脚步声响起,是王缜引着一位青年而来。

    “殿下,人已带至。”

    那青年衣饰朴素,却眼神明朗,面带清朗的书卷之气。

    他正是陆文昭,翰林院旧属,因笔法清雅、文辞中正,被朱瀚留意已久。

    朱瀚未急着开口,只抬手指向窗外那片竹林:“你可愿,为东宫讲坛,留下笔墨?”

    陆文昭一愣,旋即正色道:“若殿下所言,是记实非饰,是为后世留真,那陆某愿执笔。”

    朱瀚微笑:“只为记录,不为粉饰。字字皆实,句句须真。”

    他轻轻一叹:“他要行仁道,总要有人替他记下途中每一步,让百年之后,不只记得他是太子,更记得他当过‘讲者之友’。”

    “你且每日听讲,记言录事,择其要者辑成《讲坛纪要》。若所记无妄言、无虚饰,便印十本,交予太学藏之。”

    陆文昭拱手应诺,心中却隐有热流翻涌。

    这是笔吏之志最高之任。非着史,非立传,却为“今人之心”立一镜。

    朱瀚看他神色,知其已许,不再多言,只道:“竹林书屋旁,有一小阁空置,名曰‘听梧斋’,你可暂居。”

    陆文昭谢过,随王缜离去。

    片刻后,顾清萍从侧门而入,轻声笑道:“你选中此人了?”

    朱瀚点头:“他写文章,不疾不徐,犹如古琴之声。这样的人,笔下有度,不会将人写得过满。”

    “太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三国:云大怒,你惹我干啥 快穿:扭转人生 分手后,傅总才知情根深种 掏空渣爹后妈,资本小姐随军海岛 真千金断绝关系后,侯府后悔莫及 横扫晚清的现代军团 在泥淖中向往 新世纪福音战士,在维修部的故事 双生魂记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